PM2.5与肺癌

支修益(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,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)

PM2.5虽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一类致癌物,但我国启动将PM 2.5作为空气质量检测指标是从2015年才开始的,北京市是在2014年才开始试点工作。因此,我国目前尚没有PM2.5与肺癌发病率直接证据的研究数据。目前的结论都是推测出来的。

北京大学《危险的呼吸》一书中提到:“污染严重城市,患肺癌风险比清洁城市高10%-15%。”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,肺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,空气污染重的城市高于污染轻的城市。近期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。今年全国30多个省市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把“整治空气污染”作为首要政府任务。我们也呼吁各个城市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空气污染的治理。

衡量吸烟对肺癌的影响,我们有个提法叫“吸烟指数”,每天吸烟数量(支数)乘以连续吸烟的时间(年数),如果每天平均吸20支烟,已有20年的吸烟史,那么吸烟指数就是400。医学家把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列为发生肺癌的“高危险人群”。雾霾致癌的研究也应该建立科学的“雾霾指数”的概念,平均雾霾水平乘以暴露时间(年数),以反映导致肺癌高发病率的量化指标。

PM2.5被吸到肺里去,肯定会对肺泡造成破坏。即使不提致癌性,颗粒物本身停留在肺泡细胞,就会造成肺泡吞噬功能的减弱、丧失,影响肺泡细胞换气。“80个PM2.5微粒就能堵死一个肺泡,一年堵死3000万个肺泡!”的说法是有其合理性的。

PM2.5进入肺部后,可以通过气氧交换进入血液,影响心脑血管、肾血管等,对COPD、哮喘等多种疾病产生影响。具体影响还取决于PM2.5携带的具体有害物质种类,比如汽车尾气产生的PM2.5携带二氧化硫、一氧化氮,石化产品产生的PM2.5携带致癌物质,钢铁产生的PM2.5携带重金属,煤炭产生的PM2.5携带尘埃物质等,都将在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,出现相应病症。同时,原有呼吸系统疾病(肺气肿、肺心病、哮喘)的患者在雾霾天气会加重原有症状。

2013年中国大规模雾霾爆发,广东省首席气象专家多年跟踪研究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,并得出结论,灰霾与肺癌有着“七年之痒”,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,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。但实际上,七年之痒只是推测。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跟踪本地区各个疾病的发病率情况,进行长期流行病学研究。另外,这个数据即使在在曾经的污染城市伦敦、洛杉矶也没有得到,因为一个政府不允许这样的污染持续存在。我国也通过加大治理力度改善环境污染状况,目前整体不合格天数、重度污染指数都在改善。我们相信,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,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、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、汽车尾气的治理,未来3-5年我国(尤其是京津冀地区)空气质量是有望大幅改善,甚至是恢复到以前的。

我们一直呼吁关注肺癌:一个气出来的病。这里的“气”不仅仅包括大气污染,还包括烟草、厨房油烟、装修污染、生气等其他四气。随着老龄化的发展,2050年以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不会下降。但我们要努力降低肺癌的死亡率,不仅要降低空气污染、还要努力控制烟草、改善厨房油烟污染及装修污染、改善癌症性格,尤其倡导通过胸部低剂量螺旋CT实现“早期发现早期肺癌”,配合微创手术、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,实现对肺癌对有效控制。

本文获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组织开展的“科协优秀网络撰稿人”评选活动三等奖。